您现在的位置:好家长谈经验 > 
与孩子成为朋友

中关村二小六(12)班王涵嫣家长

拿到《随笔》,我千言万语,无从下笔。在这10年的历程中,我们陪着孩子从小苗苗一点点地长大,分享着她的快乐,分担她的忧伤。她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都渗透在我们的骨子里。

在这个历程中,我感悟最深的就是家长与孩子心灵的共振是拨动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之弦的磁片。以前总以为孩子就是孩子,因此无形中对她形成了一种武断的态度,“这样不行!”“怎么还不学习?”“不许这样,听到没有!”诸如此类的话语,我们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这些带有火药味的否定句,在我们看来是那么自然,很少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孩子是单纯的,也许不愿听到这样的话,但她们往往有着博大的宽容心,也许她们从出生到现在已过多的适应了这些话语,已经习惯了大人的安排,似乎扭扭脸就忘了,但看着那个乖乖的,梗着脖子离去的小身影,总觉得我们之间又缺少了些什么。她的心灵之船在渐渐驶远。到了初中,我们很自然地把这归于“青春期”,但实际上我在想,应该是孩子对大人长时间的武断的一种反抗的觉醒。

 我一方面对“虎妈”、“狼爸”的成就扼腕不已,但另一方面,俞敏洪的一篇教育感悟又让我“惺惺相惜”。是的,孩子是需要被尊重的。与成就比起来,孩子心灵深处的那种渴望被尊重的快乐似乎更重要。大人最容易低估孩子的头脑和智慧。我越来越多地惊讶于孩子那颗纯净心灵给我们大人所带来的强烈震撼。只要与孩子在一起,我开始尽量减少否定与祈使句,“好吗?”、“可以吗?”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却让靠得越来越近。你能看出,孩子对你越来越像朋友那般亲密,遇事她也变得更容易商量。每天吃完晚饭,无论时间多紧,我和孩子都会挤在一起,亲昵得私语。她将自己的“大烦恼”“小快乐”吧嗒吧嗒地倾倒给你,她单纯而又可爱。其实,我们大人的,只需将平时对同事、朋友的客气、包容拿来对待她,她就会反馈出最灿烂、最真诚的笑脸,而这也必然是一个最阳光的女孩。

 

教师散评:读了王涵嫣家长的随笔,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作为一名教师,一名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该怎样与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与孩子相处的关键—朋友总是平等友爱的。读了王涵嫣家长的随笔,我想作为老师也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凡事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考虑,主动加入孩子的中间,与孩子一起活动,一起喜悦,分享他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这种从游戏、活动中产生的情感是平等的,是共享的。那么老师与孩子就能真正成为朋友。


主  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承  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协  办:北京市妇联、北京日报专刊部、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 运行管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4号院颐源居小区3号楼 邮  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