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平,中学高级教师。东城史家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  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北京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北京市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北京市1993年度优秀青年教师”、“北京市小学骨干教师”、“北京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小学“十佳”班主任”、“北京市西城区优秀青年教师东城区家庭教育优秀个人”、“东城区人民教师”等光荣称号。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和编写的教案多次在市、区获奖。
随笔1
  平心而论,我承认我不是一个能够对自己有预设的人,用现在的说法,是缺乏愿景吧。

  28年来,无论是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音乐教师(合唱团指挥),还是语文教师、班主任--都是出于学校工作的需要,不是自己执意或率性而为。

  乃至于1993年报考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1997年参加北师大培训,研究生进修班,全国课题组(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课堂教育评价工程)、2007年教育部国家级班主任骨干培训、2008年北京市优秀
<详细内容>
随笔2
  放下对自我所得的执着之后,我们就能够专心地面对学生了:一个、几个、一个集体以及集体中的每个家长,都是一样的。

  我们的卓校长有一句最好的话,诠释了这种梦想:办一所可以让家长放心地把自己的孩子以及孩子的未来交托给我们的学校!

  这个梦想是这样的伟大,因为它出自一位教育者的博大胸襟。
<详细内容>
随笔3
  教育是为了孩子们的成长。  成长!孩子是,我们,谁又不是?谁又何尝不是需要成长力量的?当孩子贪婪地吸收着赖以长大的知识,智慧,心性成长的种种能量时,我们也是一路行来,跌跌撞撞,摸爬滚打,曲曲折折……看着自己眼前的孩子,
<详细内容>
 随笔4
  教师是一个几乎没有自我的职业,因为他面对的是孩子。  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一个一年级小咪咪很崇拜他的老师,回到家里把老师的话总挂在嘴边,在他心里,老
<详细内容>
 随笔5
  “究竟”一词,参禅的人经常用,意指对某种事物的参学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用大白话讲就是“到家了”。  今天,这个词总在我的脑子里转悠。回到家
<详细内容>
 随笔6
  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师,我可能一时真的回答不上来,因为我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可讲。但是,好的教育,好的老师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因
<详细内容>
 随笔7
  风中的乞丐  晚上在大街上,我遇到了一对乞丐。风中,他们诺诺地告诉我,俩人要到北京站去,已经走了一天的路,还没有吃饭……于是,我径直带他们进了一家
<详细内容>
 随笔8
  深度教育的需要  教师不可能像父母那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和孩子“腻”在一起,对孩子的了解,不会太生活化的。教师有她的职业角度--在一个集体环境的平行
<详细内容>
 随笔9
  底线,是一个人在自己的内心不肯逾越的内在的行动准则,任何时候,任何人,都有意或无意地遵循着自己的底线。无底线,往往意味着崩溃。  孩子,从小就应该
<详细内容>
 随笔10
  曾经,我是一个非常想当然的人--很轻易就沉醉在一种境界里,假如那种境界是由一种清新的概念所引领,我就会更加痴迷……  这样的人,或许多少有点所谓的“
<详细内容>
 随笔1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句名言,其核心是对于行动以及行动结果的肯定。教育,归根结底是在于通过教师、家长、学生的努力促进被教育者的精神面
<详细内容>
 随笔12
  来史家小学之前,我一直也是一个“工作狂”,不怕工作的紧张和所谓的加班加点。因此,不见识还真不知道在史家小学会有什么不能够的。  来了就知道了什么叫
<详细内容>
 随笔13
  每天放学送走学生,除非有不得以的事情,我总得让自己静一静再走,当一天烦嚣的节奏终于沉静下来,我的心也回归平静……最近越来越忙,但是,不管什么情况下
<详细内容>
 随笔14
  一晃,从老校址到新校址已经两年多了,由于工作节奏的紧张,我还从没有完整地对我们的新校址做一次全面的了解,虽然每天我也是“上来下去”的,但是也仅限于
<详细内容>
 随笔15
  周末,我的一位徒弟和我谈起了令她困扰的问题:一个孩子,在班里与其他孩子形成了极大的差异,但是在和家长沟通时,家长甚至觉得教师讲的“是不可能的!”,
<详细内容>
 随笔16
  亲爱的万老师,  您好!  很高兴给您写信,很久没有看您了,您还好吗?我是史家小学2001级的毕业生李晟,曾在您的指导下做过第一篇社会调查--《呼唤文明》
<详细内容>
 随笔17
  曾经,我是一个跟着感觉走的教师:热情,激情,投入……是我做事情的最原本的风格。然而,渐渐地觉得如果只是这样,怎样做也还是不够的,因为没有学习就没有
<详细内容>
 随笔18
  刚刚得知,我在教师节前夕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中小学班主任”的荣誉称号。此时的我,真是百感交集……  刚当教师的时候,我在朝阳区任教,
<详细内容>
 随笔19
  调入史家小学之前,我曾在朝阳区劲松二小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西城区展览路一小担任音乐教师及新月合唱团指挥工作。工作最初的十四年,取得了一
<详细内容>
 随笔20
  四年级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时段之一,孩子不像六岁刚入学时那样听话胆小,唯师命是遵;不像三年级时似懂非懂,因为学习密度增大(比较一下二年级和三年级的
<详细内容>
 随笔21
  是春天了,虽然隆冬的寒意还没有退去。  新学期里,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封存了一个假期的教室好好地打扫干净:一笤帚一笤帚地扫,一下子一下子地擦……
<详细内容>
                
                 和谐的才是温暖的

                   作者:黄佳熹

  初次接触万平老师是在2006年8月初,那时她刚被评为北京市首届中小学十佳班主任。而作为《现代教育报》记者的我正好接到了采访万平老师的任务。那一次采访是在史家小学的老校园中完成的,安静的小院里,万平老师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她给我介绍了她如何开展日记教学,如何构建家校协同……字里行间流露出了班主任的幸福感,也勾起了我曾经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回忆。那一次采访之后,我写下了第一篇文章《万平:做一名幸福的播种人》。

  在那次采访中,我问万老师有没有给自己开一个博客,把自己的教育故事放在网络上与大家分享。万老师的回答也让我多少有些吃惊,那时候的她居然不知道博客为何物。我给她推荐了“教育在线”网站让她上去看看,那里有许多老师的教育博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几天后,我接到了万老师的电话,她很兴奋地告诉我,她在搜狐上安了家,建了一个博客。看过许多教师博客的我,并没有太把她的电话当回事,也没有马上打开电脑。只是在之后的某一天,闲来无事的时候上网输入了博客地址。进入博客后,我惊讶地发现,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博客,而是全班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参与的班级博客,这在当时绝对还是一件新鲜事。新闻记者的敏感性让我认真地看下去,我发现,博客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内容。在她的博客档案中写着这样一段话:“以善为灯!一个积了千年万年黑暗的屋子,只要一盏灯,那千年万年的黑暗就荡然无存了……这就是力量。教育者也是需要力量的。谁的心中,都会有一盏点亮的心灯吧。请将那亮光借给我一点点--让我们的心灯不熄不灭……在每个太阳升起的日子里,让我们并肩同行……”于是,我马上给万平老师拨了电话,要对她的班级博客进行采访。

  这一次采访中,万平老师的一句“教育要成全孩子”成为了我访谈部分的标题。正如她所说:“教育的生命力,首先在于‘教育的温度’。教育,是有温度的!我想用自己的心和行动将教育理念化成有温度的关怀--因为我知道:以爱,才能育爱;以能,才能养能;以心,才能传心;以德,才能培德。”

<查看详细>
主  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承  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协  办:北京市妇联、北京日报专刊部、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 运行管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4号院颐源居小区3号楼 邮  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