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专家讲堂 > 杨忠健 > 专栏文章 > 
家教周刊(十一)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中心  杨忠健


编者按:
  成功地教育孩子,是许多家长梦寐以求的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孩子增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中、生活中压力和挫折似乎不小,家长都有着自己的烦恼和心结。成熟的家长,会面对现实,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武装自己,明智地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本家教周刊系列(2008年2月——2009年2月)由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杨忠健编写供稿,每周一次,每次两个栏目:分别是:[本周视点]和[下周展望]。本周刊可读性强,提供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有效方法,帮助家长解读家庭教育,感悟丰富人生,从容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并供家庭教育研究者参考。

  第11周:5月7日-5月13日 
  [本周视点]  微笑面对他人
  一、脸上有微笑吗
  本周的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歌曲《祝你平安》中唱道:“你的生活,现在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笑作为一种多功能的运动,有益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笑不需要学习,不需要场地,却能使人心旷神怡,通体舒畅。许多家长为孩子的交友而烦恼。交朋友建立友谊,这是适应社会的表现。青少年儿童与同龄伙伴交往并建立友谊的需求日趋强烈,这是正常现象。他们渴望多交朋友,有了心里话愿意找同龄人诉说,如果这种要求得不到满足,交友时处处受到家长的限制,不但对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极为不利,也容易引发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
  人是社会性动物,没有办法规避人际关系。有的人在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游刃有余,有的人却感到无所适从,因此苦恼万分。其实关键就在于你在人际关系方面真诚与否。随着社会向现代化发展,一个人是否善于同别人打交道,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的人生和事业的发展。中小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发展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与人交往。一个不善于交往的人就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因此,在现代生活中迫切要求人们不断提高交往能力和水平。
2004年国际心理学大会上,美国心理学家卡姆拉斯发表了《中美儿童发展》,其研究结果显示,3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的微笑多55%。据一些专家分析,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爱笑的原因,与中国父母对孩子生活大包大揽有关。专家分析指出,大包大揽直接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大包大揽还会使孩子的自制力低下,这样的孩子在独立面对问题时常会表现出不知所措或是浅尝辄止。
  二、交往具体方法
  进入青少年时代,同学之间的交往是成熟的需要,但孩子交往的方向性、交往的节制性、交往的技巧性是需要家长给予正确指导的。家长告诫孩子的应该是:          
   ——学会尊重。生活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愿望。“敬人者,人皆敬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尊重别人的基础上的。中国自古有尊老爱幼和孝敬父母的风尚,这是一种美德,一种文明。
  ——乐于助人。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战胜困难,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朋友。
   ——虚心好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把与人交往看作是自己学习的好机会。
  ——宽容大度。在交往中应宽容别人的缺点和过错,不为区区小事而斤斤计较。对己严,对人宽。
  ——不论人非。要避免背后议论他人,对别人的秘密和个人隐私,知道的不传播,不知道的不要问。
  ——战胜自卑。自卑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消极属性,它会使人感到孤独、压抑、无助,不但学习效率不高,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在人际交往中它抑制自信心,产生退缩、逃避行为,从而难以取得成功。要告诉孩子自信地与人交往才能称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君子之交。学生之间的交往不要有过多的物质往来。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更何况是毫无经济基础的中小学生呢。用花父母的钱礼尚往来又于心何忍。      
    还可以告诉孩子,以下几多几少有助于磨合融洽的同学关系:
  ——多赞赏别人,少张扬自己。就像5个手指头不一般齐一样,同学不一定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整齐。要告诫孩子,不可自恃拥有某些长处而张狂,以至处处炫耀自己。倒是需要拥有谦虚的处世态度,善于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向同学学习。这样,孩子在同学中自然而然地增强了亲和力。自己的长处不必宣扬,别人发现后反而会肃然起敬。
  ——多帮助同学,少麻烦他人。同学之间的关系要靠自己的心智、真情去沟通和改善。这就需要努力地、无私地去帮助同学。如果孩子在家娇生惯养,到了学校也就喜欢经常麻烦别人,要求别人如何如何帮助自己,那么孩子的同学关系将会变得非常糟糕。
   ——多干事情,少指挥人。应教育孩子在学校要从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如果一个人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遇事像个领导似的指挥别人如何如何。那么同学就会对这个人产生反感。
  如果有的同学对自己态度冷淡,也不必介意,应该坚持在班里服务大家,例如打水、扫地等,久而久之,同学对自己会热情起来。
  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的经历、兴趣、性格、能力都有差异。要求别人都和自己一样是不实际的,何必事事以“我”为参照物呢?要让孩子承认差异,并正确对待差异,要采取自我约束、积极适应的态度,求同存异,磨合同学关系,使之尽快趋于完美和谐。
  [下周展望]
  下周5月17日世界电信日;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下周主要会说到家庭教育如何有效。
  现在许多家庭家长抓得辛苦,成效不大。其实,家长的指导作用更应该体现在对孩子独立性、好习惯、心志技能、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上,绝对不应该越俎代庖地去帮助孩子完成具体作业。家长做不好作业;万一做好了,对孩子就更不利,因为孩子会角色模糊,离不开拐杖,患上学习的软骨病。
  中国社会的发展将越来越和谐,家长不必对社会盲目恐慌,更不要把这种恐慌压到孩子身上。社会有大量的就业渠道和方式,家长不必为孩子学习成绩暂时没有拔尖而忧心忡忡。


主  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承  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协  办:北京市妇联、北京日报专刊部、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 运行管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4号院颐源居小区3号楼 邮  编: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