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专家讲堂 > 杨忠健 > 专栏文章 > 
家教周刊(八十九)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杨忠健

   编者按:

      成功地教育孩子,是许多家长梦寐以求的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孩子增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中、生活中压力和挫折似乎不小,家长都有着自己的烦恼和心结。成熟的家长,会面对现实,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武装自己,明智地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本家教周刊系列(20082月——20102月)由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杨忠健编写供稿,每周一次。本周刊可读性强,提供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有效方法,帮助家长解读家庭教育,感悟丰富人生,从容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并供家庭教育研究者参考。

 

89周:114-11月10

本周日子

117:立冬。

118:中国记者节。

119:全国消防宣传日。

1110:世界青年节。

 

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同学怎么成了孩子“不喜欢的人”。200861,广州市少年宫公布了对5-12岁青少年儿童进行的兴趣方面的调查。调查显示,90.2%的孩子觉得最开心的事就是玩。而在最不喜欢的人选项中,31%的孩子竟选择了自己的同学。同学怎么成了孩子“不喜欢的人”呢?

在正常情况下,同学应该是孩子最理想的学伴、玩伴与友伴,因而也该是最喜欢的人。但现在却有超过三成的孩子将同学视为最不喜欢的人,这不能不引起关注。

成因之一是来自于家庭——自我中心的影响太大。现在的家庭,孩子常是家庭的轴心。几十个轴心组成一个班级的时候,他就不是轴心了,孩子就感受到了反差。同学不如家人好说话,班级不如家庭好相处,同学也就自然成了不喜欢的人。

不喜欢同学的孩子,可能会离群索居,变得自私,缺乏爱心;会变得胸襟狭窄,不善于合作;会变得斤斤计较,没有气度;甚至会变得抑郁,影响心理健康。

所以,家庭、学校与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创造条件,给孩子更多喜欢同学的理由。

团结就是力量。两个学生的发言:“转学来的小孙因患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每天坐轮椅上学。他自卑而胆怯,怕同学看不起他;他特别能克制自己,为了不上厕所,他能一天不喝水,还能一天不说一句话。而我们班是个温暖的集体。我们把小孙当作正常的同学对待,他应该和其他同学一样在班里生活、学习。每天,班里的干部安排两名同学负责照顾小孙的生活,包括打饭、打水、帮助上厕所。

经过一段时间,小孙学习成绩变为优秀。性格开朗了,而我们班形成了更加良好的班风,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受到老师和学校的称赞。

一个学生的家长是医生,这个学生请求父亲为小孙治病。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人认为小孙有什么不一样,有人反而觉得他很了不起,很佩服他。”

“学校美育节文艺汇演,班里同学一致推荐小玉参加演出。临近节日,学校整天排练,小玉同学有的课就没有听着,同学们就把做好的学习笔记放进小玉的书包。晚上放学回家,小玉依照同学的笔记,认真复习功课,使自己学习、排演两不误。表演那天,全班同学全力为她鼓掌助威,表演下来,有的同学把从家里带来的凉茶递给小玉,叫她润喉。小玉也没有辜负全班同学的期望,为班上拿回了一等奖。”

在南美洲的大草原上着起了大火,火场中的蚂蚁们这次看来是难逃厄运了。突然之间,只见蚂蚁们互相抱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蚂蚁球,从火场中滚了出去,虽然牺牲了部分蚂蚁,大多数蚂蚁都得救了。

有时我们也发现同学之间的个人冲突不容易解决。其原因之一是双方都宁可要坚持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而不愿意找到一个大家都能获得利益的解决方法。如果双方都不肯让步,很明显,解决矛盾是困难的,而且经常要伤害某些人的情感。研究发现:交流信息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对冲突的讨论可以使合理的解决相对容易,甚至可以导致合作而不去竞争。

我们人类向往团结,有一支歌叫做《团结就是力量》。对自己,对别人,对群体,对事业,团结是一种自卫,团结是一种信心,团结是一种聪明,团结是一种境界。

团结友爱是重要的人际关系准则,是社会、人民和国家繁荣昌盛、稳定和谐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柱。进入学龄儿童时期,孩子开始走出自己家庭的圈子,与其他儿童结成友谊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他逐渐能感受和领会到存在于对方内心之中的意图与动机,他也越来越重视友谊关系,为保持这种关系做出很大的努力,他会因失去朋友而感到很大的痛苦。

团结友爱作为一种优良的道德思想和行为,表现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比如在兄弟之间,骨肉相依,相濡以沫;在朋友之间,亲如手足,患难与共;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同心同德;在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平等互助;在国家之间,友好往来,互通有无;在人与自然之间,厚德载物,关爱环境。

从社会生活角度看,团结友爱能促进生产发展,尤其是现代生产,它是协作的产物。21世纪,光大团结友爱的美德就更为重要。从个人生活角度看,团结友爱能使生活幸福,精神愉快,安宁和谐,事业有成。从学生学习讲,团结友爱也有帮助。《礼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只有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相互切磋、相互探讨,学识就会偏狭。几千年前的孔子在《论语》中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先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先要使别人在社会上通达。

对中小学生而言,需要相互团结友爱,学会关心。学生应尽量不与同学闹矛盾。如果有了矛盾,首先应严格要求自己。如果别人误伤了自己或者错怪了自己,不必得理不饶人,应允许人家改正错误。学生要多与其他同学接触、合作,了解他人的心理,看问题不能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这样,就能走出自我的狭小天地,使自己逐步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在必要的时候求助于他人。

这些年来,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心理学者周红五认为:从人际交往心理学的角度看,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人际交往基础缺乏积极动机。当代孩子张扬个性的同时,由于家庭原因,更多形成了自私、偏执与冷酷的个性特征。

——人际交往过程失衡且形态变异。家庭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的巨大差异形成学生价值取向上的错觉,不同背景学生间缺少沟通的语言和技能。

——人际交往中的自我约束和惩治功能缺失。在促进平等交往上教育缺失,在教育管理上教师地位被颠覆,在教育过程中各种问题责任归属判定混乱,都使校园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缺少基本规矩。

——社会人际交往模式错位的恶劣影响。社会媒体所暴露和渲染的人际交往模式错位,各种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网络游戏中所表现的人际交往模式中的黑暗方面,使青少年形成对黑恶势力、暴力游戏与灰色文学的认同与膜拜。

中小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大致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同学间的人际交往,一是学生老师间的交往。无论是哪一方面的交往,只要不愉快,都会影响情绪,并可能形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因为,如果交往不愉快,学生就会厌恶学校,情绪不安宁,学习热情减退。如果人际交往处理好了,学校生活就会使学生感到愉快而充实,情绪也就安定了,学习热情必然高涨,将会克服学习困难。

因此,建设优秀班集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对学生的学习也大有帮助。

怎样克服交往中的个性缺陷?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团结友爱,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下列的个性特征容易阻碍团结,应该克服:

不尊重他人,对他人缺乏感情;自我中心,只关心自己利益,不关心他人利益;欺骗,不真诚,或是过分取悦他人;过分自卑或自负,嫉妒心强;孤僻、偏执、武断、报复,对他人过分苛求。

创造不同年龄孩子共同活动的机会。美国心理学家格雷指出: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游戏的教育功能是在不同年龄儿童共同游戏时发挥的。格雷通过研究得到结论,不同年龄儿童在一起游戏,与同年龄儿童一起游戏有着质的区别。相比之下,不同年龄儿童共同游戏通常较少具有竞争性,更具有创造性,为学习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因而更有教育意义。

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年龄小的儿童会得到年长儿童的指点而提高,而对年长儿童同样颇有教益,因为互动中,年长儿童教育他人的天性得以发挥,从而获得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他人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也能得到巩固和拓展,他们在活动中必须把自己内在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会促使他们对自己原以为知道的东西进行反思。

君子之交与以直报怨。当被别人以不正当的手段对待时,一种方法是以牙还牙,或以怨报怨。另一种方法是以德报怨,你对我坏,我仍对你好。似乎都有道理,然而还有第三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孔子说的——以直报怨。意思一是要用正直的方式对待破坏规则的人;二是要直率地告诉对方,你什么地方错了。小龙同学回家说:每当上课时,我的同桌同学不是随便说话,就是做小动作,使我无法安心上课。我多次向他提出,他就是不改。我想告诉老师,但又怕得罪他,因为这个同学脾气不好,甚至还会动手打人。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摆脱同学的这种干扰。

家长对他说:你同桌同学的做法是不对的。他的做法既扰乱了课堂秩序,同时又妨碍了你的学习,确实令人心烦。我想,对于这件事情,你要不顾及情面,诚恳地和他谈一次,严肃地指出他行为的错误,并要求他改正。同时你还可以直率地告诉他,如果他再不改正自己的缺点,那么你就要报告老师,请老师解决。这样,他也许会立即改正自己的毛病。如果再不改正,那么你就告诉老师,老师一定会采取措施,教育他改正缺点。至于你担心会挨打,可能是多余的。首先老师会为你撑腰,其次这位同学在接受老师教育后,也可能很快改正自己的缺点。

家长可以教育孩子,应该正确地对待团结友爱,为正义讲求团结,为原则不怕得罪人,而不搞小圈子,更不能搞哥们义气,拉帮结派,搞不正当团体。价值观的一致和性格相投特别重要,无害人之心的人与有害人之意的人难以成为朋友。

东汉时期,管宁和华歆是同学,但是思想意识价值观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有一次,他们两人在菜园子里锄草,管宁突然从菜地里锄出了一块金子,他不管不顾,照样锄草。华歆锄到了金子前,看到金子,心里一动。他伸手把金子拾了起来,看了看,没有好意思拿,最后又放下了。又有一次,他俩正在一间屋子里读书学习。忽然,听到街上锣鼓喧天,原来是一个大官及其随从威风地从门前经过。管宁就像什么也没有听见,依旧认真读书。而华歆连忙站起来向外看。管宁对华歆的作为很是看不惯,他用一把刀子把他俩共用的席子割成了两半,并郑重地对华歆说:“从今以后,我们的交情完了。”这里我们不去评价“分手”问题,而是可以想一想,价值观如此不同的人,确实很难成为朋友。古人有对联:

品格自超梅以上;

交友只在竹中间。

具有世故性聪明的儿童,其为人处世的能力远远超过了某年龄阶段,则他往往容易凭着这种小聪明,凡事都想投机取巧,不愿花费力气,特别是不屑于或不安于像同龄人一样去完成这个年龄阶段所应完成的学习任务。说好话、送礼、帮老师办事,总之是会来事,被一些人美起名曰是“情商”高。可这些孩子长大了,基本上是才识平庸,无所作为之辈,其实就是被小时候的小聪明给耽误了。

少年儿童经常有两种不对的交友倾向,一是把友情看得高于一切,因此对朋友的期待和要求过高而不切实际,并总是想以自己的意志去支配对方,这必然造成友谊的破裂。二是把友谊搞成排他性,与大多数同学隔绝开来,这也是不对的。在和同学的关系上,最佳状态是成为少数人的好朋友,多数人的朋友。说话是交流,哪怕是无关紧要的闲话。英国心理学家发现,说闲话是人类独有的特性,人类所有对话中约有80%是闲话。说闲话并非一无是处,它可以促进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有利于人们建立复杂、有趣的社会。

在家庭教育中,要防止孩子过于讲究“和为贵,忍为上”。虽然说,“与人为善”,“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是不错的,但是也不能在这个问题上走极端,弱化了学生起码的合理维护自我的能力。

比如争论,本是交往中的常见现象,千万不要把争论当作坏习气压下去。把争论压下去,矛盾依然存在,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同学之间的关系不正常。推心置腹的争论能使友情进一步巩固。

对于同学之间发生的欺负事件和敲诈事件,时有所闻。不少学生忍气吞声,把自己的钱物拱手相送。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识别“恶”,并且学会一些同“恶”作斗争的本领,懂得在自身合法权益和安全受到侵害时如何还击,如何报警,如何周旋,如何自护。

善良意味着友善待人,通情达理。它不是软弱无能,不是姑息纵恶,更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和忍让。宽容、忍让是有条件、有限度的。一个善良的人不能丧失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尊严和利益都不敢维护,又何谈去捍卫正义、保护弱小、推动社会的进步呢?善良没有错,但要警惕一些人对善良的误解和误用!

君子之交注重心灵沟通,不图功利,所以感情像清水一样恬淡;小人之交像酒一样甜蜜,只图功利,却由于相互利用而决裂。

要告诉孩子,人际交往立德为基。品格的完善乃是第一要素,有了完善品格的愿望,就懂得并学会了正直、真诚、信任、责任、宽容、尊重、豁达和勇敢。而若品德有缺陷,特别是言不由衷,虚情假意,终究会招致怀疑,难成大器,一时的交往成功也难以为继。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永远是好学生基本的素质要求。

正是:

一花独放不是春,

万紫千红春满园。

长短五指齐协力,

团结合作同向前。


主  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承  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协  办:北京市妇联、北京日报专刊部、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 运行管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4号院颐源居小区3号楼 邮  编:100101